北京周记:从一碗卤煮火烧说起
正在从北京开往杭州的火车上,又到了高铁离线时间,非常适合写写东西打打盹,醒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济南了。 此次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新街口吃一碗卤煮火烧,这大概是我对北京仅剩的眷念了。我自己常戏称其肥肠沙拉,从面相和味道都有些拒人千里之外,一眼看过去,都是边角料的猪下水,肥肠、猪肺、五花肉,搭配上叫火烧的半发面烧饼。为了压住腥味,还会特意配上香菜和蒜末。每次吃这个,我都是独自前往,算是少有的众乐乐不如独乐乐的美食,但吃起来,真的是,大快朵颐,肥而不腻。 ...
正在从北京开往杭州的火车上,又到了高铁离线时间,非常适合写写东西打打盹,醒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济南了。 此次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新街口吃一碗卤煮火烧,这大概是我对北京仅剩的眷念了。我自己常戏称其肥肠沙拉,从面相和味道都有些拒人千里之外,一眼看过去,都是边角料的猪下水,肥肠、猪肺、五花肉,搭配上叫火烧的半发面烧饼。为了压住腥味,还会特意配上香菜和蒜末。每次吃这个,我都是独自前往,算是少有的众乐乐不如独乐乐的美食,但吃起来,真的是,大快朵颐,肥而不腻。 ...
近几年,从我的婚礼到父母的六十寿宴,家里已经办了三次流水席。 与网络上的百科定义不尽相同,在襄阳的乡村老家里,流水席主要是指在自家庭院摆酒席宴请宾客的方式,临时的灶台与后厨,张罗的几个大圆桌,一桌吃完可以换下一批宾客,像"流水"一样。 ...
最近为了测试 AI 的能力边界,写代码比较多,Coding with AI 了好几天,现在需要换换脑子码码字。 写的东西如果被许多人读到,大概就是一种福报,但确实不是目标。 ...
我已经打定主意,不想再把精力消耗在对抗寒冷这件事上了。回想过去,这场与严寒的较量又赢得了什么?“算你厉害”,还是一句 “你真不怕冷!” 的称赞呢?似乎无甚意义。 ...
这个清单不是为了逃离什么,而是为了与世界连接。在看不见的角落里,一些改变总是在悄然发生。它不是实体的阻隔,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收紧。慢慢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原来还可以,突然就不行了,这种外在的封闭还会渗透到内心,让思维出现一道无形的墙,甚至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这种变化。 ...
💡 这是一篇与 AI 协作一起写完的文章,第一次尝试。 重口味的老家菜 在老家的味道中,凝结着时间和情感的纽带。这些味道扎根于每个人心中,不仅仅是食物的滋味,更是土地赋予我们深刻的印记。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却往往被这些印记所困住。 ...
按照约定又要开始码字分享了,上一次这个 Recap 系列还是 8 月 8 日,计划定期写下去。 写这篇分享时,正坐在江西九江市八里湖旁的一个酒店里,随机开始了一个「番茄钟」,也就是一轮的时间,写一写最近的所思所想,码字总是让人能很快安静下来。 ...
没想到已经 8 月了,再过四个月今年就结束了,上一次推送还是 2 月份,之后,即使更新了一些文章,也没有再推送过,主要是很多写的内容不适合推给所有人,不打扰反而更好。 ...
现在想做和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旅行清单、游戏清单、影视剧清单、好奇心清单、写作清单等等,随着时间几乎各种想做的清单都在不断变长。 我自己经常会陷入到一种混沌任务的状态,就像小时候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不断换台,总觉得下一个会更有趣,一遍又一遍循环后,什么影视剧也没有看到,全是 “欣赏” 切来切去的广告。而现在,这一切变成了不断切换清单里的任务,看看哪个更喜欢,哪个可以更容易完成,最后把时间浪费在切换中。 ...
断断续续开车,到今天(2023 年 05 月 25 日),正好表显一万公里了,从 22 年 10 月份购买特斯拉 Model Y 到现在,除了中间的的一个月因为新冠感染滞留在英国,基本每周都在出行,实现我们的 “江浙沪包游” 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