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完成了个人博客的三种内容形式统一的最后一步。 短的想法(随思录)、普通博文和天空之眼的无人机全景照片,终于可以在博客首页、RSS 订阅和 Telegram 频道混合排序和更新,且,相互之间可互相引用,引用关系也会保留呈现。 在计划里,完整但很小的思考,以随思录呈现,没有写长文的压力,连标题都不用,比如现在这个短文。 完整但很长的想法,还是以博文输出,会有正式的标题。有趣的是,经常有那些 …...
我有个想法!
今年是不想打工的一年实验…… 最近陆续遇到一些机会,也都婉拒了。朋友问我怎么想的,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梳理梳理。 其实没啥特别的,只是打算在 2025 年做一个实验:不再按部就班地打工,是否还能自己养活自己呢? 之前在外企,大厂,小厂和创业团队都待过,打工的差别真的不大,不管产品是 ToB 还是 ToC,最后基本都是 ToB(To Boss)。而且,还要去坐班,如果活儿多,加班无妨,如果活儿 …...
为个人博客增加了一个新模块,叫做「随思录」。 一直以来,脑袋里总是闪过一些有趣的念头,它们不够长,不成文,不够系统,但算是完整的想法,值得被写下来。如[《为什么要写 blog?》](/posts/why-start-blogging/)里提到的:"Writing is refined thinking",用输出倒逼一种完整的思考。 ...
何处安放文字:竹白关闭之后
竹白是一个一站式创作工具,方便写文章,自动生成个人站点,是少有的支持邮件和微信订阅两种方式的平台,2024 年已经几乎不再更新,而 2025 年初即将彻底关闭。 ...
AI 聊天缺少压缩历史对话的能力
最近在和 AI 聊天时,经常碰到这样的提示:“对话即将达到长度上限,建议创建新对话继续”。有时甚至还没看到这个提示,就发现 AI 已经开始遗忘之前讨论的重要细节。 ...
美食是一场发现之旅
💡 这是一篇与 AI 协作一起写完的文章,第一次尝试。 重口味的老家菜 在老家的味道中,凝结着时间和情感的纽带。这些味道扎根于每个人心中,不仅仅是食物的滋味,更是土地赋予我们深刻的印记。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却往往被这些印记所困住。 ...
拿 Notion 做什么?不做什么
其实本文是之前准备撰写的「第二大脑与数字花园」的延伸,原本是基于笔记软件 Craft 的一种使用梳理,可能因为懒,导致这个主题的构思孕育失败,而且已经从 Craft 又回到了 Notion,正好,最近好几位朋友问我是如何使用 Notion 的,一时冲动,就借题发挥了一下。 ...
记录一次实习急救员的培训上线
培训现场(北京某地) 近期终于完成了清单里的一件小事,趁着周日报名参加了美国心脏协会 AHA 的急救课程并完成了随堂考试,倒不是因为近期的热度(越来越高危的互联网工作),而是源于 2017 年 7 月份考完驾照之后的一时兴起,觉得考证有一种成就感,然后搜罗了一下所有可考的证件,急救员证属于其一,顺手加进了愿望清单,躺了很多年,直到从去年年底才开始真正搜罗其课程培训。 ...
好的问题能自动驱动我们获得答案
flomo weekly vol.37 - 用 flomo 记录一年后,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新年特刊) flomo 的新年特刊推文(flomo 是一款卡片笔记工具) 好的问题能自动驱动我们获得答案 这是今天在看 flomo 的推文看到的,与自己心中的想法很契合,或者说,表达了我脑海中未成形的思考,问题的意义: ...
PIM 工具 Ecco Pro 的软件考古
「20 年前的 Roam」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基本介绍 Ecco 是一个可定制的个人信息管理(PIM)工具,基于大纲的形态,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方式来使用,古早味的的 All in one 大纲形态的产品有 Workflowy、幕布、Roam Research 等等 三种主要类型的视图 —— 电话簿视图、日历视图和记事本视图,可以打开多个记事本、日历和电话簿视图,每个视图中的每个项目都可以是一个可折叠的大纲,每一行都可以分配给文件夹 / 类别,这些文件夹 / 类别本身可以是它们自己的视图、文本字段、下拉菜单、日历日期 (包括重复日期) 或电话簿条目。 感觉看到了 Roam 和 Notion 的影子,设计超前,可定制化强,但也让很多新手不知所云 Ecco Pro 最初是由皮特・波拉什 (Pete Polash) 开发的,1993 年首次发布,当时介绍的杂志文章标题为「ECCO:Your life as an outline」,原文没有链接;1997 年停止开发,据说是收购的公司 NetManage 称是免费的微软 Outlook 扼杀了这个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