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篇游记,写着写着,拖成了时光机系列。
这其实是一个去年 12 月份的自驾尝试,从杭州往返三亚,全程 5170 公里,耗时约 15 天整,超过之前山东半岛的 2900 公里和华南的 3200 公里,也算突破了自驾最长 9 天的时间魔咒。
大概的路线是,从杭州出发,途经丽水、东山岛、汕头、揭阳隆江镇、惠州双月湾、顺德、茂名、湛江徐闻县、海南海口、万宁、三亚、阳江、广州、衡阳、萍乡、南昌,最后回到杭州。
为什么会开往三亚?
自驾旅居是我们希望不定期尝试的出行实验,不过,即便如此,真实的出发并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更像是一点点借口的积攒,直到撑破某个阈值,就可以开路了。
一开始,我们有个相对模糊的念头,以杭州为基准,从低难度开始,逐步向四周开出去,东边的舟山群岛,东北方向的山东半岛,华南方向的潮汕、广州,然后就在纠结,要不要再自驾去更远的南方:海南岛。
时间很快一点点带来更多的理由。
天气转冷,户外骑行越来越困难了。低于 11 度,大概就是骑行寒冬,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也许南方可以继续骑车……
紧接着,老婆开始念叨,怀念广州鸡煲……
最后完成破局的是朋友,约我们去三亚过冬,我们才真正开始协调自驾出行的日期。只是,最后我们和朋友实际相遇的地方,是在我们从三亚回程的路上,特别绕道去了的他们老家。
自驾在路上
路线的规划在开始只有简单几个点。俗话说,行进中开炮,大概就是自驾出行的核心要领。
我们敲定了三个地方,福建西南角的东山岛、广东美食之都顺德、终点海南三亚,回程就留白了。
先点亮浙江省
原定的第一个目的地「东山岛」距离杭州九百多公里,虽说可以一口气开到,但为了避免透支精力,我们临时加了一个中间点,也是整个浙江里我们还没有去过的地级市:丽(lí)水市,顺手点亮了高德上整个浙江的地图,算是独一份的个人乐趣,只能说,「算我厉害」,哈哈哈。

淡季的东山岛
第二天在丽水晨骑结束,我们一路开到了东山岛,体感最奇妙的,是随着南下而逐步宽衣解带的天气,那一刻突然有点理解「候鸟」的生活,越南方越温暖,可能这就是我心目中神往的那种流浪。
东山岛以前是个岛,现在成了半岛,我们甚至是通过高速直接开到岛上的,它位于福建和广东的交界附近。
上岛之前我们没做多少功课,毕竟见过不少转型为旅游区的渔岛,附近还有更出名的南澳岛。但细致逛下来,还是能感觉到这里的一些特别:它既是渔岛,军事元素也很重。建国后这里曾是与国军对战的最前线,可以搜一下「东山岛战役」。
岛内大部分的风景集中在回龙湾的滨海步行街道,咖啡、海边、灯塔、古镇,旅游的标配,还是电影《左耳》的取景地,据说旺季也是人山人海,淡季就可以来一杯咖啡坐着吹吹海风。
从步行街往旁边的村子深处走,气息立刻变得不一样。老旧的房子、斑驳的墙面和随处可见的石碑,处处都有时间的痕迹,也能看出本地人还在这里生活。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所谓「网红店」进驻,但不影响我跳过他们边走边看。
岛上更多的是各种庙,最大的关帝庙,以及数不清的小庙,很多看着像民居一样,不留意就会错过,但我最喜欢的是各种庙顶的雕塑,色彩艳丽,细节丰富,令人忍不住驻足多拍几张。
一个双月湾,两种海景
双月湾是我们去顺德前停留的点,整个湾像是刺入海里的半岛,一边看日出,一边看日落,也是少有的吸引我们停留了一整天的地方。
从高空来看会更有意思,两道海湾间夹着一段狭长的内港,淡季的时候,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安静的小渔村,渔船比人都多。
但凭心而论,这个地方只适合周末闲逛一下,早起看个日出,下午点杯咖啡坐等日落,发呆时,可以到海滩上或者村子里溜达溜达。
等到太阳下山,我们就立马撤了。
电车过琼州海峡
从顺德出发,经过茂名就进入了之前未曾到过的雷州半岛,一块既崇拜狗,又爱吃狗肉的矛盾地方。间或出现的棕榈树已经在提示我们,快要进入热带区域了,这里整体地势极为平坦,像极了之前开过的江苏沿海。
徐闻县是我们此行要去的大陆最南端,与海南岛的海口市相隔只有 20 公里的琼州海峡,这里以种植菠萝出名,但是晨骑一圈,能看到各种水果种植地,反而没有找到最大的菠萝种植园。
在徐闻港体验了一次电车过海峡之后,就真的不推荐开电车上岛了,也突然能理解之前某一年因为天气情况致使大量新能源车自驾旅客滞留海南岛的情况。和之前了解的舟山群岛上的登岛一样,电车上船是备受「歧视」的。
一般有两种方式登岛,一种是托运,如果你到了港口,也会看到很多托运汽车的大货车,另一种就是像我们一样,老老实实提前预约,因为每艘船承载的新能源车名额有限,不像油车那样可以随来随走。而且,官方建议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到港口,油车先上车,上完再上电车,这些都上完还要再等。最后,即使船出港了,速度也很慢,每一次都占了大半天的时间。
海南岛的免费高速
上岛发现的第一个奇怪点,海南高速是不收费的,或者说,目前只把附加费加在了油价里,这也算安慰了一下备受折腾的电车车主。第二个奇怪的点是,海南岛的县级市与地级市一样,是直接归省直辖,与内地不一样。
不过,时运不济,上岛之后,海南岛留给我们的好天气却不多,只在三亚晴朗了一天,但这仅有的一天已经让我们领略了海南的休闲,如果时间足够,我是真想多待一段时间,只是海滩散散步,吹吹海风就足矣,甚至想在冬日带父母过来,老家村子里还需要烤火过冬,这里大太阳温暖宜人。遗憾的小点是,远处海面上停着一艘军舰,不能随便拍照,图的分享算是缺省了。
在海南自驾还有个弊病,对于其他地方,我们经常开到哪里就当天预订哪里的酒店,但岛上的酒店需要我们提前查看,天气越好就越能感受到那种热度,导致在岛上自驾反而有些拘束,需要卡着时间往前开。
美食是单独的篇章
出行而言,美食其实是远高于风景的体验,好山好水都差不多,但好吃的,各有各的特色,经常我们开到一个城市,什么都不逛,先打开大众点评和小红书看看本地的美食推荐,所以,我决定按照好吃的顺序来做一个单独的篇章。
衡阳的鱼粉
我对衡阳这个城市本身没有什么记忆点,原本是来见见放了我们鸽子的一对夫妻朋友。但是早餐的一顿鱼粉让我念叨了半年,太鲜了。筒骨鱼头汤加上米粉,配上我额外加的鱼杂和鱼头,光是听上去就很难不好吃,据说手序复杂,很难在衡阳以外的地方吃到,我可能哪天在湖南开车会考虑强行路过这个城市,只为一碗鱼粉。
店名叫「西湖鱼粉」,就是市区里。
其实衡阳这座城市都很好吃,湘菜的口味太契合湖北人的味蕾了,朋友的盛情招待,让我们尝了个遍,但还是吃不完,下次再来吧。
其貌不扬的丽水泡精肉
不管是名字,还是卖相,对于丽水的泡精肉来说都太不公平了,尽管被小红书种了草,在看到实物的时候还是没有多少信任感。不过,只是简单尝了一两个,我们立马折返加购了一份。与想象中的油炸猪柳差别非常不一样,有一种淡淡的提味的甜,很好吃,还不会腻,我真的非常好奇这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老家也会在农历新年做各种炸物,但真的太不一样了。
阳江猪肠碌
猪肠碌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北京卤煮火烧似的,实际是与广东肠粉同宗,只是吃起来不像肠粉那样软糯,更偏卷起来的薄脆饼,但又没那么脆,而且,整个外围还会加上芝麻的点缀,很香。
不过,阳江这个城市其实是以做鹅更出名的,比如炊鹅、鹅乸(nǎ)饭、鹅骨汤,只是去的那一家鹅乸饭一般般,可能不是阳江的水准,临走时还买了一份炊鹅带上,印象深刻的是配合拍照的切鹅阿姨,给鹅肉加分了。
隆江镇的隆江猪脚饭
在上一次华南自驾的时候,从汕尾到汕头的路上我们留意到了隆江的招牌,可惜,夜已深,急着赶路就错过了,当我们再次走到汕头的时候又想起来这茬,于是就有了这个晚饭的计划。
隆江镇属于揭阳,开到镇子上时,能感受到这个小镇的破破烂烂和其貌不扬,远远配不上他们在外的名声。抵达时已经八点,很饿了,我们直奔目的地。对比外面,隆江镇的隆江猪脚饭还是更为软糯可口的,食材扎实,并且,米饭的质量格外的好。但更为震撼的,还是店外密密麻麻的猪脚,我都想做一做小学数学题了,看看这得需要多少头猪。
至此,对于经典中式快餐,我已经去沙县吃了沙县小吃、去了隆江镇吃了隆江猪脚饭,也在此次回程路上去了南昌喝了南昌瓦罐汤,还差济南黄焖鸡米饭和兰州的兰州拉面了,继续加油。
一座城都好吃
顺德常被称为美食之都,但在我们看来,汕头更胜一筹。每次往南自驾,我们都会绕路来到这里:潮汕牛肉锅、鸡煲,甚至只是街头的一碗牛肉粿条汤,都让人心满意足。汕头的饮食教会我们一种「激进的鲜美」,牛肉或鸡肉入锅,必须在精准的秒数里起筷,不要为了保守的熟透,而是为了极致的鲜美,也是我们常说的,犹豫就会败北。当然,如果你胆子够大,也可以试试本地的生腌和鱼生,直接是生的。
一路吃鸡到海南岛
整个自驾仿佛还有条美食暗线,以鸡为主题,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吃鸡方式。我们在汕头去了当地最大的鸡煲店,整个体验像是放大版的农村流水席,场面比美食带给我们的震撼更大,店名很土,很叫「创新土鸡火锅」。而到了顺德,朋友请吃了桑拿鸡,意外的好吃,就这样,桑拿鸡在我心中的排名超过了之前的鸡煲。
之后,在茂名,我们又尝到了本地特色茂名鸡饭,从听说名字的那一刻,我已经查了和海南鸡饭的关联,答案是没有,而且,从味道上,海南鸡饭会更好一些,鸡油的香味更沉浸。而到了海南岛,我们既尝试了不是本地菜的本地椰子鸡,也吃了真正的地方特色糟粕醋火锅,清淡口味下,鲜美是靠文昌鸡和沙姜这两种食材撑起来的,锅底本身并没有带来极大的差异化。
写到这里,光美食部分的撰写已经用时好几天了,而且可以提到的还有很多,比如顺德的容边排骨、驴肉火锅,东山岛的姜母鸭,南昌的瓦罐汤…… 每次都在晚上写这部分美食日记,挑战太大了。但出行,相比较于风景,美食带来的冲击依然是更及时也更猛烈一些。
而这次自驾结束之后的大半年里,我们还没有安排任何新的自驾旅居计划,所以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慢慢写这篇游记,只是没想到,这也造就了极大的拖延,很庆幸,今天终于要写完了。从三亚回程的路上,我们已经有了新的旅居目标,云贵川,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因为今年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家里房子的装修上,那是另一段「征程」,有机会也会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