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文章是为了尝试精准回忆一下那些现在看来理所当然却在以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科技体验瞬间。不得不说,越来越难被惊艳到了,当越来越多的惊喜变为日常,就像吃完了川菜再去品味粤菜一样,寡然无味,或者像回顾过去的港片,才发现好多喜剧电影的演技和剧情无比拙劣。不过,写作是为了重忆初心,就像回忆童年,多半都是美好的。
真正的科技是从一部手机开始。
家里的第一部手机,目测应该是 2003 年左右,当时其实还在着迷于村子里日益流行起来的卫星锅电视,突然远在广州的舅舅寄给我们家一台旧手机,作为「电话」来联系,小小的黑白屏幕,却像个新时代的窗口,一下子跨过了固定电话,只是我已经忘记了那款手机的样式。当时觉得手机功能极其复杂,很多层级的菜单,而真正回忆起来,在现在人的眼中,其,就是个功能机,只比 BP 机复杂一点。
第一次被电脑游戏所震撼,是在表姐的带领下,当时去了当公务员的姨夫所在办公室,表姐会玩一个钓鱼的游戏,而我更喜欢暴力摩托,这个过程经常发生在午饭后的时间,偶尔还会有人站在我身后与我一起使劲,像看足球一样,场内和场外都异常兴奋。游戏的画面完全碾压了小霸王,愈发觉得「电脑的神奇」。不过,游戏中最大的限制是,没有罪恶都市游戏里的那种自由,直到后来,我迷上了后者。
第一次去网吧是在 2005 年左右,在镇上的网吧里由 "坏孩子们" 带领着我们这些老实学生体验了一把,那个时候,"长大了当个科学家" 的理想还没有被磨灭,在网吧里,我搜了与 "太空" 相关的一切,互联网给出的答案让我和小伙伴们不停的惊呼,这才是真的高科技!
第一次注册邮箱也是在 2005 年,原本,自己是在县城一个昏暗的网吧里尝试注册 QQ,一直未成功(后来读了《腾讯传》就理解了这个过程),于是先注册了一个网易邮箱,然后就搁置了,过了好久,我用公共电话打给一个正在上大学的表哥,要了他的邮箱,也是网易的,尝试性发送了历史性的第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大概就是 "hello world" 的客套句子,只是我以对待普通邮件的方式认真写完整个邮件,最后我还特地打了电话告诉表哥我给他发了邮件,想起来,这个场景有些好笑。
科技的升华是从另外一台手机开始的。
第一次在高中的教室里用移动梦网在一个借来的彩屏手机上搜索到了巴西龟的百科知识,这个在当前看来无比普通的操作,当时像敲开了一扇大门,惊得在自习课上的我说了好几句脏话才收尾,这也让日后的自己很容易就养成了随手搜一搜的习惯。此次事情起源于读书的时候,我养了一只巴西龟,但是没有任何人告诉我要怎么样包括教生物的资深老师,或者每个发言的人都在用自己的 "瞎猜" 解释着这一切,碰巧朋友向我介绍了 "移动梦网",试着随手搜了一下,"哇靠,这么牛掰",这简直就是 2005 年网吧搜索『太空』的黑科技版。
后来这样的移动端上网日益频繁,比如,第一次在一个功能机上登录了移动 QQ。此前哥哥向我炫耀他的新功能机,一个可以登录移动 QQ 的手机,而且那个咳嗽的上线提示和滴滴新消息提醒与电脑端完全一致,我给一个在线的同学发了消息,对方问我在哪儿,我说,在村子里,一个手机上,「得意万分」
第一次在 WIFI 下使用 QQ 手机版的视频通话是在一部经典手机 - 诺基亚 E63 上。这个故事发生在 WiFi 还在和 WAPI 争斗的年代,国行手机不能有 WiFi 模块,我买了一台水货版,并在图书馆找到了一个 WiFi 无线网路,体会了好几次手机网站秒加载的快感后,我尝试用手机 QQ 拨通了一个 QQ 好友,画面是延迟且不连贯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的兴奋,虽然,这几乎是唯一一次使用。
第一次在一个 iPod 上尝试了跨平台同步笔记,跨平台在现在已经理所当然,但是当第一次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时,已经不单单用「震惊」或者「兴奋」来描述了。在电脑端写下的一切,都可以很快且完整的在手机上看到。
新时代的科技瞬间越来越多集中在软件上,比如微信
如果说近期那些让人为之一动的科技,只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微信群。一开始只是亲戚们用微信群发偶然形成的一个临时群,形成之后立刻又被删除。后来我直接创建了一个固定的微信群。最初是兴奋的,后来沉寂了一段时间,不知从何开始,微信群开始作为广播定期做亲戚间的聚会以及长辈们之间的寒暄。而且,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老家微信群的活跃度与小龙虾的季节正相关。
从今年开始,爸妈已经开始学会了用微信,从视频或者音频通话,逐渐升级为照片分享,每一次我都保存着,期待下一次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