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已经8月了,再过四个月今年就结束了,上一次推送还是2月份,之后,即使更新了一些文章,也没有再推送过,主要是很多写的内容不适合推给所有人,不打扰反而更好。

不过,我自己还是希望实现最初码字的愿望,让文字的分享成为日常习惯,至少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写一写之前时间的总结,就像面对一群朋友时的侃大山。

1. 最近的心态变化

→ 以不变应万变

想起来最近和父母提到的话: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是常态。

从去年突然更换工作和城市以来,地点与时间相对变得自由,也就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单从地点上,有时在办公室,有时在家,有时在车上,有时在咖啡厅,有时在酒吧……就像之前面对项目频繁调整写下的 一个产品经理的自我修行 那样,变化与嘈杂始终是生活的主旋律,那么,需要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抽象来说,比如心态,比如准则,而具体来讲,比如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的电脑或者主机,继续之前未竟的工作或游戏,或者续上之前没有写完的文章,没有探索完的主题,不管人在哪里。

7月3日在巴厘岛海边远程工作

7月3日在巴厘岛海边远程工作

→ 专注与完整性

其实很早在之前写的文章里提到过,也是一直在主动训练的部分,同类型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个,专注沉浸,结束了再做下一个,与直觉不同,比起同时开启多个,这样反而可以完成更多,比如游戏、书籍、影视剧等等,可能需要准备的是,一个清单、一份歌单以及一款用来随时30分钟倒计时的 App。

做完一件事,很重要

→ 不完美的中间态

年初的时候在推上特别写过这个话题。慢慢的,越来越能接受一种笔记的中间态,不过早去美化笔记,而是即用即更新,凌乱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时间会让积累自然发生。

不完美的中间态

2. 软件工具的使用调整

这半年,正在从一种追求过于纯粹的离线可用,逐步调整思路,更偏向于 Building life public with tools(这是一个还未写完的想法,下一篇准备写完的文章),其实使用路数变化不大,日记等私密记录,仍然是使用 Bear 来快速记录和标签标记,离线可用且加密,但是,个人知识库和博客,从 Craft 改回 Notion 这种云端工具,这样在未来随时都可以把个人知识库某一块折腾的无用但有趣的内容分享出来,至于为什么放弃了 Craft,缺少 Database 吧。

就像我的个人博客:Joe 的折腾日记

其他的,我放弃了本地思维导图工具 MindNode,改为在线白板 Whimsical,可以直接分享思维导图,就像这个 。阅读工具从 iBooks 转到了微信读书,主要是为了更快更稳定的跨设备阅读进度同步。

更重要的一个小点,没想到,AI 真的融入工作和生活了,ChatGPT 已经成为每天在用个人助手,解决非常多的小疑问,不过,AI 助手已经从 OpenCat 转移到了 Monica

AI 助手的使用

3. 最近去过的地方

自从去年来到杭州,「江浙沪包游」一直是我的核心主题,目前已经从杭州自驾去了舟山、宁波、湖州、台州、金华、千岛湖、南京、上海、绍兴等等,不过,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有游记,但也很想都留下想法,下次一定。

我们在东极岛,天气阴

记录绍兴一日游

台(tāi)州游记

4. 公开的个人游戏库

最近直接在个人主页公开分享了游戏库 页面,大概是践行前文提到的 Building life public with tools 的一小步。游戏的过程中,我会收集主题相关的各类信息,游玩后也会写上感想和游戏截图,很适合当其他人问我推荐什么游戏的时候,复制选择其中的链接发给他。

而这半年的主要游戏时间确实都给了《王国之泪》,而且还只是暂时性结束,预计在下半年的某一个时间点还会继续探索海拉鲁大陆,这种探索的满足感是其他游戏很难提供的。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游记(涉及剧透)

战神之诸神黄昏

脑航员2

底特律:化身为人

游戏截图

5. 最近看过的书

前半年看的书籍太少了,文章为主,只有一本为了了解马斯克创办马斯克而阅读的《特斯拉:埃隆·马斯克的颠覆创新与商业智慧》笔记与摘抄 ,适合作为了解电车的一个特别的角度,后半年加加油。

6. 败家的硬件

这部分不用多说,虽败家,但仍然推荐,还有一篇想写给 Nas,但还在清单里,先立 flag。

为什么不推荐买特斯拉

发布一年多,终于入手了 Steam D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