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经离开黄山,由于春节返程高峰,决定在淳安县汾口镇停留一晚上,这是个神奇的镇子,所有的夜市摊贩都是清一色的烧烤,像是育碧游戏里刷出的 NPC,重复度高得令人咋舌。 坐在酒店的椅子上,虽然很困,也要决意挤出时间来记录些许感受……
这份困意源于早上 6 点的起床,我们 6 点四十开始坐大巴爬上黄山,直到 12 点 20 左右下山,总共接近 6 个小时的行程,比小红书上常说的 8 小时要短上一些。 以前只知黄山很出名,多半归因于出现在各种挂历上的迎客松,但不知其中真意。此次爬完,我会真的向许多人推荐黄山,奇松怪石,雾凇云海,冬天还能多出一份别样的冷峻。 我之前总爱用 “层峦叠嶂” 来形容浙江的山,如水墨画一样,用灰度表现出层层叠叠的山峦,但整体朦胧柔和一些。而黄山,只需看一眼,就会觉得是不一样的中国风,一时想不起来,直到后来与 AI 对话,才知晓,这种风格叫工笔画。与朦胧不同,黄山的岩石轮廓清晰,甚至可以看出精确的线条,配上云海为底,层次分明,恰似不同深浅的墨色晕染。这里,我已经绞尽脑汁了,只是说服你去看看,与雪山、青山皆不同,但唯有肉眼可证。
说到迎客松,坦白说,我个人不太喜欢,如果不是人群示意,我都不知道它是它。但黄山松整体的风格太具有辨识度了,因大风而成的旗帜状造型,处处皆是,比之好看的也是一棵接着一棵。更为神奇的是,这些黄山松总是长在一些不那么正经的地方,然后还能顽强的长出来,就像是 P 上去一样。
此次的云海确实不如网上那般壮观,尽管我们算是幸运的,到了山顶,天晴了,但是雾气跟着我们的脚步也一起上来了。我们似乎总是徘徊在云里雾里的边界,看不出一个轮廓清晰的云海,直到最后被完全淹没。
就行程而言,一旦用了索道,黄山的整体难度中等偏下,实际徒步不过 3 公里尔尔。一路上我们会用上各种交通工具,酒店的接驳车、上山下山的大巴、云中索道,甚至还可以体验滑竿,坐在椅子上,由两位脚夫抬着上山,价格公示,童叟无欺。
对于登山的一些建议:
- 一定先看路线再买票,黄山算是我见过的最复杂的购票景区,车票、门票、索道票,都要单独买,还要看路线和方向。
- 如果遇上下雪或者雨雪之后,冰爪必备,好多地方都有卖的,不过,不用提前准备,有人会怼着脸问你买不买。
- 此次我最喜欢的装备是速干衣和头戴式耳机,前者可以让冬天出汗不难受,后者可以让耳朵不受冻,还能听歌,强烈推荐。
- 最后,一定要关注头部保暖,不妨想一想,黄山松为啥个个造型都像樱桃小丸子里的花轮同学。
好了,写完准备睡觉,新年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