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2

传送门: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86106/

书的全名是《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属于 2025 年看完的第 2 本书。

虽然书名看上去像是介绍效率的,其实无关乎高效,更多的是心理体验。这本书很适合希望实现心流工作状态,或者希望从日常事务中获得更多幸福体验的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富有挑战的工作确实有,但不多见,充盈生活的还是琐事居多。

先说书籍的整体评价,我给三星半,因为翻译有一点点拗口,行文也有些松散,导致看的过程中需要和 AI 聊一聊才好理解,不过,仍然属于值得读且不那么难读的范畴,也是我自己看得非常仔细的一本书,大量划线和笔记,并且完整读下来确实解决了很多的疑惑。

从微信读书的记录来看,总共耗时大概 12 小时,时间跨度 29 天。

以下是本书最喜欢的点,有剧透:

点 1:精神上的困扰是始终存在的

这一点其实是在书籍的最后。 人在精神上的纷扰难安是无法避免的,焦虑可以减少,但无法根本消除,快乐可以达到,但无法永恒。因为人与动物不同,在有了意识之后,可以不再只跟随本能,也就有了自主选择的可能性,而选择,意味着决策负担、责任和期望…… 于是,选择太多,挑战太多,人会焦虑,选择太少,人又会厌烦,这大概就是意识的双刃剑。 一旦困扰变得理所应当,当我们再次遇到焦虑时,可以更为平常心一些。 这种观念也可以让我们对所有网络上的精致生活祛魅,比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不用羡慕社交媒体里的选择性表达。

点 2:事实与阐释事实是两回事

二分法算是很多书里都提到的,当一件事发生时,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所谓的 “突然看开了”,大概就是我们对于这件事有了新的解释。 而且,我自己觉得,读书本身也是给了我们更多阐释同一件事的角度,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意义,不再困在死胡同里,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点 3:自得其乐是一种能力

例如,一个人即使在排队这样的 “无聊” 情境下,也能通过观察周围、思考问题或做一些小游戏来获得乐趣,这就是自得其乐能力的体现。自得其乐的人能够有效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以及快速构建内在动机,这样可以在平常的事务上发现趣味性。

该章节中我最喜欢的是: 书里解答了一个 “为什么人害怕无聊的” 问题 —— 因为在无聊的时候,由于缺少目标,内心处于无序的状态,负面的情绪和未解决的事情更容易出现在脑海里。

点 4:如何获得心流体验

这个部分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游戏改变世界》。不过这里关心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化的方式。心流体验的获得需要三个条件:挑战与技能的平衡、明确的目标和即时反馈、专注的条件。

对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可以:

  1. 调整难度使其具备适当挑战性
  2. 拆解目标为小任务以便快速反馈
  3. 创造专注的时间和环境 事情本身没有改变,但我们可以重新设计 “事情” 的体验。

点 5:熵的概念

这本书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科普了熵的概念:熵代表着系统走向混乱和无序的倾向。很多人信奉 “顺其自然” 的处世哲学,但书中点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若不持续投入精力,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自然地趋向无序。无论是友谊、家庭关系还是职业发展,在不投注精力的情况下,都会消散或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