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在写上次海南自驾的游记,突然意识到阳历新年即将到来,又到了年度盘点的赶工时间。其实,每年都会早早创建这类任务,也一直在零零散散地补充内容,但若不是到了最后一天,又怎能算是 2024 玩物志呢?

每一次年度盘点,既像是为过去一年做个归档,又像是在混乱的回忆中塑造出一种秩序,让这一年变得更有条理,更易于铭记。玩物志里的"物",代表着生活中的好物,有软件也有硬件,还有属于精神角落的书籍、电影和游戏。它们中有些是日常相伴,有些则陪我们走过了一段较长的时光。

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能快速提升生活品质的秘诀,那一定是改善那些每天陪伴我们的好物。

年度软件系列

1️⃣ AI 系列: 凡事先问一下 AI

AI 确实已经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它们偶尔会产生幻觉、犯错,但作为生活和工作的最佳助手,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我目前主要使用的是 Claude 。无论是改写文案、翻译文本,还是编写简单的 HTML 文件或制作功能 Demo,它都能帮我避免基础错误,完成一些原本需要大量学习才能掌握的任务。

Claude 是我最信赖的 AI 助手,它的输出质量很高。每当我遇到疑惑,我都会先向它请教。这些对话也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以前独自思考时常常会陷入死胡同,而现在 Claude 为我打开了很多新的思路。

另一个得力助手是豆包。虽然整体能力不及 Claude,但它在国内信息的及时性方面更胜一筹。豆包桌面版功能丰富,已经成为我的主力浏览器,能快速完成网页翻译、内容总结、AI 阅读等任务,让复杂的材料变得易于理解,而且完全免费。我还购置了豆包的硬件产品 Ola friend,方便随时唤醒豆包来提问,这个我后面也会提到。

以下是我日常使用 AI 的主要场景:

  • 简单编程任务:Claude
  • 制作产品原型:Claude
  • 英文文案撰写:Claude
  • 辅助写作:Claude、Notion AI
  • 网页翻译:豆包
  • 网页总结:豆包
  • 识别动植物:豆包
  • Chat with PDF:豆包
  • 审视我写的想法:Claude

2️⃣ OmniAudio :自定义自己的播客内容

今年骑行活动变多,播客成了最长久的陪伴,但是经常出现无播客可听的状态,OmniAudio 可以把网页、文本、Gmail 等转成播客并直接在现有播客客户端听,不过,对于我而言,最多的还是将 Twitter 里、微信公众号以及 RSS 订阅的网页文章转成播客来听,这样就有了更多可以听的内容,自己决定自己听什么。

另外,即使是非中文网页也会自动翻译成中文的播客内容。

3️⃣ 微信读书 :真的就是看书

2024 年创下了个人的最高读书记录,读完了 22 本书。现在已养成习惯,随时随地掏出手机看上几眼,或是睡前捧着 iPad mini 读到睡意袭来。

我最喜欢微信读书的几大特点:无出其右的中文排版、稳定可靠的跨设备同步、新增的 AI 问书功能,以及实用的网友划线笔记分享。

虽然微信读书的功能已经开始有些臃肿,但若专注于阅读本身,它仍是最佳的中文书籍阅读平台。

4️⃣ Strava :解决找骑行路线的烦恼

户外骑行最难的是,今天骑哪条线?

在家附近,烦恼的是,有什么新路线可以骑,已有的那几条路线已经骑烦了。

在外地,烦恼的是,初来乍到,咋安排线路?

Strava 可以根据设定的距离,比如 25 公里,以及附近网友骑行的热度,自动计算出可以骑行的路线推荐,目前在骑过的城市里,基本没有落空过,总是可以环一圈回到初始位置,而且,还可以自己手动粗略画个圈,然后 Strava 自动计算出可骑行的路线。

5️⃣ 滴答清单 :持续收集愿望清单

对,又是滴答清单,虽然它本质是个任务管理工具,但我想分享的是它对生活的另一种影响。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们可以找到那么多想去的地方或者想做的事情,其实是因为,这个收集愿望的过程一直在发生,我自己有越来越多的清单列表,游戏、电影、书籍、想去的地方、想买的东西、想去见的人、好的产品点子、想写的话题……

有了这些愿望清单,不用压力太大。因为这些都只是"想做的事",而不是"必须做的事"。每当要规划什么,就可以翻翻清单挑选,像是在还愿,这也会激发自己写下更多愿望。

6️⃣ Day One :这年头还是要有个写日记的地儿

作为与 Evernote 使用历史相当的记录工具,十年过去,Evernote 早已淡去,而 Day One 依然可以活跃在我的生活中。对于一个情绪波动较大的人来说,写日记是与自己对话的绝佳方式。不过现在不用再像小学时那样每天写一篇完整的日记,而是随时记录生活片段,甚至连标题都不用。

在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年代,过量信息时常扰乱稳定的情绪。而写日记这种传统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消化情绪,保持内心平和。

Day One 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支持依据照片补录日记的功能。在添加照片到 Day One 时,App 会自动识别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理位置,创建一条对应时间点的日记,让整个时间线更加准确完整。这样,我们只管先拍照,有时间了再写。

年度硬件系列

1️⃣ 米家烘干机:不再看天洗衣

以前,天气会决定今天洗的衣服是明天干,还是再过几天。有了烘干机之后,洗衣到晾干就是固定的三个小时。这样就减少了一小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少了要花精力关注的东西,可以将注意力投入到更有趣的事情上。

而且,烘干的衣服和晒干的衣服差别非常大,前者暖烘烘也很柔软,后者在冬天就是一种硬质的冰凉。

如果你有兴趣购买的话,强烈建议,不要购买洗烘一体,这是个大坑,让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情吧,而且,如果你是租房,洗衣机一定是标配。

2️⃣ 大行 P8 折叠车:最佳 4+2 出行

截止到 2024 年最后一天,总共骑行了 3200 公里,其中大行 P8 大概 3000 公里左右,陪我穿过了十几个城市。即使在骑了这么长的距离之后,我依然觉得,折叠车是骑行的最佳选择。自行车可以一直放在后备箱,在各种自驾的地方骑上一圈。

如果是骑行入门折叠车,我的建议是,买大行 P8 基本不会错,最主流选择。不过,不差钱的话,另算。

3️⃣ 家用充电桩:让车永远满电

首先要澄清一点:家用充电桩并不省钱。即使在电费较低的波谷时段充电,考虑到设备本身和安装费用都很高,并不会带来经济优势。不过,家充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升用车体验,每天一觉醒来,车子已经满电,还用的是最便宜的电价,让人身心愉悦。

4️⃣ PC 主机:为了黑神话攒了一主机

专业的工具要做专业的事。说到既能满足居家又能满足出行的游戏主机,其实不一定非要选 Switch,Steam Deck 搭配 PC 主机的组合会更好。

Switch、PS5 和 Steam Deck 这几家的游戏账号互不相通。这就意味着,一旦在某个设备上开始玩游戏,其他设备就只能闲置。而且,要么只能在家里玩,要么就得接受掌机上较差的画质。游戏不像电影,一款游戏往往要玩上一个月左右,这样割裂的游玩体验让我自己很不舒服。

趁着黑神话悟空发布的档口,我重新调整了家里的游戏设备:Switch 留给老婆玩一些全家欢的游戏,新添了 PC 主机,这样可以与 Steam Deck 同步游戏库和进度,同时卖掉了 PS5。这样的搭配既能在家享受 PC 主机的高画质,又可以带着 Steam Deck 出门。

5️⃣ iPhone 16 Pro:让随拍成真

可能是 iPhone 16 Pro 的画质跃升,也可能是其新增的实体拍照键,今年用 iPhone 拍照的频次已经大幅增加。在外骑行的时候,可以随时从车把上取下手机,抓拍完成,立刻再放回去,这一过程非常丝滑。

6️⃣ Ola friend 耳机:随叫随到的 AI 助手

我已经单独写了一篇安利文章给到 Ola friend,目前用了大半个月,观点没有变化,可以查看 自驾和骑行的新伴侣:AI 耳机

7️⃣ 其他更多

还有很多其他好物已经老生常淡,比如极空间 Nas、特斯拉 Model Y,依然每天在用。

年度影视剧

老实说,2024 年的好剧数量在直觉上少于往年,最爱的漫威似乎没有任何记忆点的作品,以下是从豆瓣时间线上摘出来的。

  • 《曼达洛人》全三季:高质量的星球大战衍生美剧,有种看西部牛仔科幻剧的错觉,故事完整度很高,我们可以在剧情中跟随主角一起成长,剧情、特效、画面都是一流。
  • 《周处除三害》:出圈最广的剧,应该不用多介绍。
  • 《寄生兽:灰色部队》:作为寄生兽系列粉丝,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翻拍,没想到是一种超强的韩国本土化。
  • 《辐射》第一季:作为没有玩过辐射的影迷,看完剧也已经将《辐射》游戏加入游戏愿望清单,这个剧散发的黑色幽默和废土文化太独特了。
  • 《豺狼的日子》第一季:超爽的复仇剧,精致的高端杀手作业,可以跟着主角一起屏住呼吸,能动手就动手,绝不逼逼。

年度游戏

今年能玩的游戏不多,卖掉了 PS5,也错过了那款年度游戏索尼机器人。

  • 《黑神话悟空》:这个不用介绍,一段意犹未尽的冒险,真心期待 DLC。黑神话悟空:又爱又骂的西游冒险
  • 《无人深空》:刚打完这个长达 100 多小时的太空冒险。每当在陌生星球的天空中看到大量飞船出现时,都让我感慨万分,这就是儿时的白日梦呀。虽然游戏前期上手有些困难,后期内容也略显重复,但时不时打开游戏驾驶一会儿飞船依然让人心情愉悦。后续会单独写篇介绍来好好记录这段体验。
  • 《赛博朋克2077》:最近开始体验这款游戏,已经投入超过 25 小时。起初担心第一人称视角会影响游戏体验,但适应后,一个栩栩如生的夜之城便在眼前慢慢展开。每个支线任务都充满精心设计的细节,甚至游戏中频繁出现的脏话都成了独特的魅力所在。这让我想起《巫师3》带来的丰富剧情体验,不愧是波兰蠢驴的作品。详细体验报告

年度书籍

今年读完的书籍超过 20 本,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 5 本。

  • 《寻路中国》:一本从外国人视角记录 2000 年中国的作品,语言细腻坦诚。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一个外国人真的可以如此透彻地理解中国,从长城到北京郊外的乡村,再到江浙一带的丽水,值得跟着书籍一起走一走。
  • 《太白金星有点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架空西游记的小说,读完,每个字都在写你我身边的社会、职场和官场。
  • 《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从 0 到 1 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光是阅读就让人热血沸腾,满是敬畏。
  • 《莱特兄弟》:我们常以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他们真正的创举是发明了飞机控制系统。然而,即使这样的概括也无法完全道出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
  • 《我的母亲做保洁》:最近出现了很多描述社会各阶层的书籍,快递、保洁等等,而这本书尤为出色。它的与众不同在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调研和平实坦诚的叙述,不刻意煽情,只是静静讲述故事。

最后,期待我们 2025 年末再见,元旦快乐。